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品牌工作 青春风采 领导讲话  文件库 团史资料
用户名: 密码: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年聚焦 >> 正文
 
 
 
为什么上学不是唯一出路,而我们却一定要上学?

时间:2017-2-15 15:22:51 |   浏览:

   

   不说文化、气质,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先回答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将学历和金钱挂钩起来看,确实,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这样、那样、那样的实例。最出名的可能就是“辍学帮”。

不可否认,每一位“辍学帮”成员,都有一些特别的能力,但是这些成员的一些背景和经历也需要我们去正视。

   以比尔·盖茨为例,比尔的母亲是IBM的一个高级主管,正是他的母亲给了他第一个订单。他的父亲,老比尔威廉盖茨是美国的埃利斯商务律师事务所的老板,这家律师事务所是美国律师事务所百强之一,同时老盖茨的团队也是IBM的专属律师团队,而且比尔盖茨更是正宗的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简称wasp),也就是美国的真正掌权者,他们属于美国的精英阶层。

   当然了,我说这么多不是为了说明比尔盖茨的成功完全是由于他有一对好爹妈,他的学习能力确实是超强的,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和史蒂夫·鲍尔默(后微软首席执行官)结成了好朋友,盖茨在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标准化测试中得分1590,其满分1600。但不可否认,这些家庭背景和经历为比尔盖茨事业的发展加速不少。这样的例子在“辍学帮”里屡见不鲜。

   不管从事行哪业,都需要学习能力。上学需要,从商需要,打游戏也需要,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打扫卫生,统统都需要。学习能力就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基因中,从婴孩时期开始,我们就能够毫不费力地学习人脸识别、简单的发音、攀爬行走,但如果仅限于此,人类就不会像如今这样发展壮大,而仍旧只是非洲大草原上的普通一员。人类从直立行走到制造工具,不断地劳动让我们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学习能力,这种独一无二的能力使我们得以创造复杂的语言系统,帮助我们获取更多情报,避免危险的同时还能传承文明。

 

   所以,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学习绝对是唯一的出路。要想继续保持智人的优势,实现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那我们就需要不断深挖自己体内的这股洪荒之力。

   -----------说正事专用分割线-----------

   从这里开始,要说说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上学?

   上文提到的复杂的语言系统其实还有一个功能——让我们可以在残酷的环境中区分敌我,辨别真伪,规避风险,聊聊八卦,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丛林法则,这套法则仅此一家,成为了我们共同的“信仰”,使我们的族群更有凝聚力。大家常说“来自星星的孩子”很多都是天才,智商超群,但他们的孤独是一种天生弱势,他们无法适应复杂关系,使得他们离开了其他人的关爱,就很难独立生存。

  “认钱先认人”,不管是中国的“酒桌文化”还是欧美的“午餐文化”都认这个理。做一个别人原意合作的、信任的、知礼节、会谈吐、能成事儿的人,只有通过足够复杂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复杂的学习过程不仅仅在于读书学知识,还在于你能否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是跨生物、种族的“人际关系”。

   如果说一个人刷题库可以提升成绩,那在群体中刷题库在提升成绩的过程中除了能抄答案,还可以提升人际判断力,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智商和情商,一举两得。尤其在同龄人的世界中,学习能力相仿,认知程度接近,时代性更鲜明,群体互动性比与大人们在一起而言要更频繁,简直就是事半功倍。

   在学校,不仅可以深挖知识上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环境认知上的学习能力。这两项能力,恰恰就是我们作为智人,繁衍生息所需要的生存技能。

   换个角度来说,奚洁人主编的《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中就提到,我们建立国民教育体系,主要有几大功能的考量,

  (1)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为公民自身发展服务的功能。

  (2)创新功能。

  (3)终身教育功能。

  (4)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功能。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义务教育法》在第一条就提到,“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而学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主要载体,承担了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作为载体,学校将拥有丰富经验和资历的教师们凝聚在一起,不断探索和思考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为文明传承贡献了不可小觑的力量。正所谓教学相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能够开发学习能力、提高环境适应能力,老师通过在校教学,可以更新思路,巩固学问。

   一个诸葛亮的力量是薄弱,一群诸葛亮的力量是无边无际的。学校,尤其是各大高校,也是孕育人类知识文明的摇篮,吸引天下诸葛,汇集在一起“共谋大业”,你可以在学校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也可以在学校里得到警示和启迪。大家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学”,才能更行之有效地推进各领域的研究进程。

   总而言之,学校是国民精神素养的“起重机”。置身于学校这个载体,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去上学是为了培养生存技能,是为了使我们的文明更加璀璨夺目,而不仅仅是为了考第一和赚大钱,走上人生巅峰呀。(来自知乎)

 
 
 
版权所有:共青团天长市委员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电话:0550-7770308 地址:安徽省天长市商务中心三楼308室 邮编:239300
技术支持:网狐科技 皖ICP备09003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