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团镇江市委按照团中央、团省委的统一部署,面向22000余名随父母来到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镇江的农村儿童,全面实施“青春呵护蒲公英——镇江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创新关爱活动载体,完善关爱工作方法。目前,全市基本实现结对关爱工作全覆盖,丰富多彩的活动蓬勃开展。
一、整合优秀团队资源,创新实施“4+1结对接力计划”
牵手结对工作落实好,就能为整体活动开展起好步、开好局。一是以青少年为中心,提升活动亲和力。依照青少年的思维特点,团镇江市委为与农民工子女结对的群体起了一个响亮、亲切的名字“团哥青姐”,拉近关爱人员与青少年的距离。采用卡通形象,融入志愿服务和蒲公英图样,制作活动主题图标。生动有趣的图样切实提升了这项活动在青少年中的知晓度和认可度。二是以有效覆盖为目标,全面推进结对工作。全力开展“4+1结对接力计划”,团镇江市委组织五四红旗团委单位、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少年维权岗、志愿服务组织与有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学校开展结对,实现大结对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将结对网络延伸到学校班集体,实现小结对基本覆盖,推动结对工作“点对点”有效对接。目前共动员271个五四红旗团委单位、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少年维权岗、志愿服务组织结对81所学校,327个年级或班集体。所有结对单位和组织均按照本单位方案,稳步推进关爱工作。全市大结对推动小结对,“团哥青姐”踊跃献爱心的形势越来越火热。
二、整合优质硬件资源,创新建设关爱志愿服务基地
整合全市优质硬件资源,建设各类关爱服务基地,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关爱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目前全市已命名20家、四大类“镇江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依托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四点钟学校”等场所建立学业辅导基地;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林景点、各种展示馆建立感受城市基地;依托消防、戒毒所、卫生部门等场所建立自护教育基地;依托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机构建立亲情陪伴基地。借助基地保障、社会运作,团市委组织孩子参观博物馆感受城市文化;发挥“四点钟学校”作用,发动驻镇高校大学生实施“爱心助学”,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市公安局团组织带领农民工子女参观消防博物馆、体验消防演习,教给孩子们应急逃生技能。这些寓知识与乐趣于一体的有型场所,既为关爱活动提供了后台支撑,又为关爱活动提供了丰富可触及的内涵,更强有力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融入关爱怀抱。
三、整合优势媒体资源,创新共赢宣传合作模式
准确把握媒体的利益诉求与共青团工作的结合点,深化与媒体的合作共赢,有力扩大关爱活动的社会影响。一是占据主流媒体,放大宣传效果。团镇江市委与《镇江日报》社联合开展关爱活动。在《镇江日报》开辟阵地,每月设计一个专版,集中宣传关爱活动最新动向。通过主流媒体,在全社会营造起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浓厚氛围。二是运用网络新媒体,推进宣传立体化。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进行深层次、立体化宣传。与“金山网”合作开辟专门板块,建立“新镇江青年”网络互助联盟。在“镇江市志愿服务爱心网”、“爱心家园”等网络平台招募关爱志愿者。运用团镇江市委网站和志愿者协会手机微博等途径,发布各种关爱活动信息。通过整体大环境动员,个体活动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整合带动条块资源,创新掀起全市同步联动
团镇江市委书记室高度重视关爱工作,精心选定主题,认真制定意见,每月定期召开推进会。各局(公司)、辖市区团委全力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全市上下一盘棋,合力推进关爱工作的局面已经形成。一是条块联动,实现常态化。条块之间扬长避短、互鉴互学、互赛互比,关爱活动联动推进、深入日常工作。丹阳团市委举办“关爱未来”公益自护夏令营传授防火自救知识、句容团市委组织留守儿童给外出父母寄祝福贺卡、扬中团市委组织广场义演筹集捐款、丹徒团委组织企业到中专技校开展农民工子女专场招聘会、京口区华润社区“快乐星期三课堂”笑语连连、润州团委通过企业组织农民工子女参观世博会、新区大港街道团工委志愿者与辖区内农民工子女分享“爱心年夜饭”。市商务系统团组织的“团哥青姐”向结对学校捐赠“爱心书库”购书卡,并与农民工子女开展互动游戏。市卫生系统团组织的“团哥青姐”为农民工子女免费做全面体检,并送给每人一份学习用品大礼包。二是做优项目,打造精品化。通过吸收各方面的力量,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化项目。如“四点钟学校”项目已成为团中央首批向社会推介的候选项目,也入选了团中央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镇江新区公安分局的“代理家长”项目入选团省委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润州区“爱心小屋”教育基地项目正在中山西路小学试点开展,在学校为放学后的农民工子女开辟专门活动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