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湖北省荆州市8岁的“事实孤儿”小磊(化名)过得跟往年有点不一样:时隔5年,他再一次收到尚在服刑的爸爸给的压岁钱。
“谢谢爸爸!爸爸,开心一点,等你回来!”小磊笑了,给了爸爸一个拥抱。
“你好好学习,爸爸也好好表现!”父亲王强(化名)努力抑制住了眼里的泪水。
前不久,发生在高墙内的这次家庭聚会,在场的“服刑爸爸”们无不动容。
这笔特殊的压岁钱,来自共青团湖北省委“希望伴飞计划”项目的一次慰问。不同以往的是,它由当地专业社工共同参与,设计成这一特别的形式实施。
长期以来,帮扶困境未成年人是湖北团组织着力探索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重点工作。从2015年起,团湖北省委联合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省志愿者协会,实施“希望伴飞计划”,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化运作关爱困境未成年人,将物质帮扶与人文关爱相结合,侧重精神性、发展性帮扶,不断提升关爱困境未成年人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精准化水平。
从“自转”到“公转” 社会力量与共青团同频共振
在鄂州市华容区团干部李薇记忆中,2015年之前,每年寒暑假对辖区困境未成年人开展帮扶,都是几名团干集中两周上门送上慰问金,嘘寒问暖几句,就匆匆赶往下一家了。
这样的方式,曾让李薇和团干们遗憾“不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可是,区(县)一级团委、尤其是乡镇团干力量有限,李薇一度感慨,“团干想把帮扶工作进一步做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湖北,包括无人监护、监护缺失、流浪乞讨等在内的事实孤儿,以及失学辍学、监护失当、社区矫正、服刑在内的未成年人有相当数量。
2015年,团湖北省委调研发现:这些孩子普遍集中在农村、小城镇,缺乏父母陪伴,家庭经济困难;社会交往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有的甚至受过欺凌;普遍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除了物质帮扶,他们还渴望精神抚慰和情感交流。
一边是困境未成年人对帮扶的迫切需求,一边是基层团干人手不足,有没有一种途径解决这个问题?
从2015年起,团湖北省委投入资金,公开招标,实施关爱困境未成年人“希望伴飞计划”,即由团湖北省委提供业务指导,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专业组织,积聚专业资源,为困境青少年提供关爱保护、教育矫治等服务。
“开门立项、民主筛选、社会参与”,首次试水,引来全省60余家社会组织、73个关爱项目参与投标。
经过基层团组织负责人、社会工作实务专家、高校专家、民众代表共同评审,42个项目获得200万元资金支持,服务地域涵盖16个市州。
在团湖北省委权益部部长徐雄飞看来,团组织与专业社工机构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团组织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为职责,专业社工机构以帮助困难群体实现自助为己任,“随着项目落地,专业社工与团组织‘劲往一处使’实现了双赢。”
团干告别“摸着石头过河” 专业人做专业事实现帮扶科学化
困境未成年人帮扶涉及精神性、心理性、发展性等方方面面,多名团干坦言,长期以来,相关专业知识不足,严重制约工作开展。
几年前一次不成功的上门慰问,一直让团干姜林难以忘记。
小刚父母早年离异各自成家,长年对他不闻不问,小刚跟爷爷奶奶生活,属事实孤儿。那年,团区委辗转联系了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到了小刚家,小刚却躲了起来,就是不现身。
“如果有专业社工组织、心理咨询师及时介入,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姜林说。
如今,与以往团干“单打独斗”“摸着石头过河”形成对比的是,“希望伴飞计划”入选项目的执行方以专业社工机构为主,还包括心理咨询机构等其他社会组织。
提供社工服务十多年的武汉楚馨社工服务中心、深耕青少年心理研究领域的襄阳西典心理研究中心、由专业律师队伍组成的武汉居民调解网……50余支专业队伍,运用专业工作方法,提供探访关怀、心理抚慰、资源链接、个案服务、小组活动等多种服务。
襄阳市12岁的小陈患有癫痫,常年与卧病在床的奶奶生活,后被送往当地救助站。但是,小陈病情经常发作,还常有偷盗行为。2015年7月,他被介绍给“希望伴飞计划”社工。
社工立即将其纳入个案管理,分析问题及需求预估,确定服务计划,进行个案介入干预。
3个多月后,社工不仅让小陈放下戒备,学会了倾诉、释放压力,还帮忙联系到定点合作医院,为其诊治癫痫;同时,联系到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学习辅导。小陈一天天开朗起来,不良习惯也改掉了。
服务对象小云,学习了法律、人际交往、心理调适等课外知识,了解了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事实孤儿小颖,顺利入读职校幼教专业,开始走上正轨……两年来,类似案例数不胜数。
第三方评估机构测评显示,2015年,“希望伴飞计划”182名具备专业资质的一线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直接服务困境未成年人3000余人。专业化的组织、队伍、方法,有效提升了关爱帮扶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 在精准帮扶中探求综合效益
首批“希望伴飞计划”项目,换来了服务对象及其监护人“服务满意度”平均4.5分(满分5分)的评价。
在团湖北省委副书记金鹏看来,这正是得益于通过数据排查、困境分类与帮扶措施的精准化,实现了关爱方式从“大水漫灌”的“一刀切”帮扶,向“精确滴灌”的“靶向”服务转变,从而使关爱帮扶的个性化、精准化水平有效提升,并最终实现了综合效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测评显示,首批项目3000余名困境未成年人得到实实在在帮扶的同时,“一批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以及团省委提供的督导服务、培训指导,使得组织自身与社工队伍不断壮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团组织与社会组织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对困境未成年人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一些地市团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
团鄂州市委书记尹俊武介绍,2016年,该市开展了关爱未成年人“希望伴飞计划”公益项目大赛,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与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达成合作。最终,35个项目通过评审,即将落地。
2016年5月,团湖北省委“希望伴飞计划”第二批公益项目大赛启动实施,45个项目得到200万元资金支持。新一批项目,将强制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残疾未成年人和其他特殊困境未成年人纳入新增服务对象范围。同时,单个项目最低资助金额从1万元增至2万元。
“开展‘希望伴飞计划’,是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现实需求,是群团改革中共青团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积极探索,也是共青团面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有益尝试。”在第二批项目大赛颁奖仪式上,团湖北省委书记张桂华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凝聚合力,为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强有力后盾。(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朱娟娟雷宇通讯员杨伶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