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品牌工作 青春风采 领导讲话  文件库 团史资料
用户名: 密码: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 正文
 
 
 
秦宜智同志在全团“青年之声”建设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5-10-22 17:20:06 |   浏览:

   

再过几天,“青年之声”就半岁了。在全国省级团委班子学习中央4号文件和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主题读书班期间,我们召开全团“青年之声”建设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总结交流前一阶段工作情况, 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把学习中央精神与指导推动工作结合起来, 进一步扎实推进“青年之声”建设,以改革创新的实际行动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在全团建设“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 是团中央贯彻落实中央4号文件和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项工作自今年五四前夕正式启动到现在已近半年时间。 刚才, 我们一起观看了“青年之声”视频短片,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介绍了“青年之声”建设的总体进展, 团河北省委、中铁装备集团公司团委、哈尔滨工程大学团委以及团贵州思南县委分别介绍了有关工作情况, 听了以后很受鼓舞、很受启发。 半年来,全团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推动“青年之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一,初步探索了“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的基本模式。“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全团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 在平台建设的很多重要环节实现了突破。 一是初步建立了密切联系青年的网络渠道, 形成了以“三微一端”为主体的多个便捷途径, 使青年随时随地可以找到团组织并进行互动。二是自主研发了比较完善的技术系统, 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3.0工作平台,形成了有别于一般社交和商业网站的特色功能。三是组建了服务青年的联盟体系,通过“团帮青、专帮青、青帮青、政帮青、社帮青”等多种方式, 成立了青年就业、婚恋、心理、维权等多个服务体系, 使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全团已有4万多名各领域专家入驻“青年之声”,组建各类线下服务实体500多个, 广泛开展了各类主题活动和实地帮扶。四是探索了比较科学的运行机制, 建立了问题接收、审核、分办、回复、考核等一系列制度, 实现了平台有序运转。五是初步构建了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按照试点先行、全团协同的原则, 目前31个省级团委、3个行业团委都已正式上线并实现互联互通, 300多个地市级团委正在扎实推进, 县区、企业、学校工作也在有序展开, 形成了全团集中推进的工作态势。

第二,“青年之声联系服务青年的积极作用正在逐步显现。目前,“青年之声”平台累计访问量达6.5亿人次, 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 涵盖大中专学生、创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社会组织成员等各类青年群体;接受咨询、求助和问题反映15万条, 团组织有效回复2.2万条, 向有关职能部门转办问题线1000多条, 涉及青年创业、交友、心理、维权等各个领域;各地开展主题活动2000多次, 实地帮扶青年1.5万多人次。“青年之声”在倾听青年呼声、反映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得到青年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充分展示了这一“共青团+互联网”创新工作模式的显著活力。

第三,“青年之声建设对共青团改革创新带来若干重要启示。“青年之声”所蕴涵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运行机制, 体现了青年群众工作的一些基本要求, 对祛除“四化”现象, 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都有积极影响。比如,青年工作必须充分运用互联网即时性、互动性、隐匿性等特点, 解决团组织找不到青年的问题, 更好地联系各界普通青年;青年工作必须落细落实, 真心实意关心青年现实利益诉求, 才能不断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 使青年主动来找团组织;青年工作必须善于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打捞青年“沉默的声音”, 准确把握青年脉搏, 使团的工作从供给主导转变为需求主导;青年工作必须注重线上线下相融合, 既要键对键、也要面对面, 更好地服务青年的实际需求;青年工作必须重视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众筹”和“共享”理念, 实现全团资源集约共享, 推动团的各级组织重心下移、面向基层, 等等。这些启示, 直接关系共青团工作思路、理念和方式的转变, 代表了共青团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向, 为团组织正本清源、克服“四化”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

半年来,“青年之声”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工作, 初步探索了共青团在互联网条件下开展青年工作的有效模式, 破解了当前共青团工作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青年之声”建设的进展, 是全团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也是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今天参加会议的, 除了各级团组织的同志, 还有来自社会各界参与“青年之声”建设的代表, 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为“青年之声”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 推动这项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在这里, 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青年之声”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效, 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推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但同时必须认识到,“青年之声”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探索, 在推出这项工作之初, 我们就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了较充分的估计和预判,正是“青年之声”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以及“青年之声”建设发展的实践, 让我们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工作做好。当前,“青年之声”建设进入向基层延伸推广、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团统筹推进的新阶段,“青年之声”建设和发展面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比如,“青年之声”如何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满足不断增长的青年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如何改革创新团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 更好地适应这种新常态, 推动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如何提供富有特色功能的技术支持, 保持技术引领的优势;如何保障平台安全, 有效规避各种技术和运行风险, 等等。 面对“青年之声”建设的形势和任务, 全团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锐意进取, 推动“青年之声”在共青团改革创新中取得更大发展。 下面, 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发挥 “青年之声在全团四维工作格局中的牵动效应, 努力推动共青团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推进改革创新是共青团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紧迫任务。 今年以来, 我们在深入调研和论证基础上, 集中全团智慧形成了以“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为主要内容的共青团四维工作格局, 这是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共青团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团的各项工作与活动都要自觉融入和服务这一格局。实践证明,“青年之声”涉及团的工作理念、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方式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变革, 对贯彻落实四维工作格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牵动效应, 是共青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青年之声是凝聚青年、密切团青关系的重要平台。 我们强调, 共青团吸引凝聚青年, 要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这一灵魂、突出服务青年这一生命线、突出青年社会组织这一伙伴、突出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这一关键, 这是我们吸引凝聚青年的核心要求、基本手段和工作重点。 当前, 共青团吸引凝聚青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团组织难以有效联系覆盖青年, 二是团的工作难以有效引导感召青年。 我们看到, 一方面,“青年之声”依托实时互动的互联网技术, 打破了时空限制, 成为青年随时随地找得到的“身边共青团”, 进而通过负责、严谨、务实的服务和互动, 赢得了各界青年的信赖, 实现了从“团找不到青年”到“青年主动找团”的转变。同时,“青年之声”的公益性特色,吸引了更多有困难的普通青年, 改变了团组织联系青年精英化、圈子化、小众化等弊端。目前,平台日均访问量稳定在500万人次左右, 成为互联网上青年自发聚集的重要空间, 为我们凝聚青年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青年之声”秉承寓引导于服务的理念, 通过有效服务, 引导青年在感情认同的基础上实现理性认同, 顺应了青年引导工作的内在规律。同时, 各级团组织在工作中传播正面信息、主动设置议题、开展主题活动、放大网络自净功能, 通过营造向上向善的舆论氛围, 对广大青年产生了吸引和感召。目前, 在“青年之声”网站上, 主流和正面的声音占了90%以上, 被誉为用正能量吸引正能量的青年大本营。

“青年之声是服务大局、有效组织动员青年的重要渠道。当前, 共青团服务大局的核心任务, 就是带领青年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 在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一定意义上讲,“青年之声”具有资源和信息配置的重要功能, 它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手段, 提高了对青年组织动员的效率。 自开通以来, 各地“青年之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创业创新创优等主题, 开展了一系列网上活动, 解读中央政策、发出行动倡议, 在青年中产生了积极反响。近期, 团中央“青年之声”与劳动就业部门合作推出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就业岗位信息, 为促进青年就业作出了贡献。 河南“青年之声”多次开展社会救助、协助抢险救灾, 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北“青年之声”围绕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在农村青年中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活动。 这些都充分说明, 拥有庞大受众群体和先进传播手段的“青年之声”在服务中心大局、组织动员青年方面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青年之声是当好桥梁、及时准确反映青年诉求的重要依托。 发挥好党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 是党章赋予共青团的职能地位。 我们强调, 做好这一工作, 一方面要着眼于把党的主张和任务转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形势政策教育, 引导广大青年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把青年的呼声诉求反映给党和政府, 密切关注青年思想、 学习、 工作、 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倾听青年心声、回应青年关切。 实事求是地讲, 长期以来, 我们对党政要求的贯彻执行是坚决的, 但在对青年诉求的把握上还存在信息不对称、 反映不及时等问题, 直接影响了代表青年的实效。在“青年之声”平台上, 因为网络匿名等特点, 青年更愿意发出真实心声, 反映出我们平时在正式座谈和调研中听不全、 听不到的问题。 青年在平台上留下的鲜活个案和海量数据, 为共青团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青年动态, 及时反映青年诉求创造了条件。同时,“青年之声”平台通过设置“问计青年”等意见征集栏目, 常态化征集青年的意见建议,在冬奥会申办、“9·3”阅兵、习主席访美等重要节点和重大问题上, 向有关部门报送信息, 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 在党和青年之间架起了信任的桥梁。

“青年之声是团要管团、倒逼制度改革和作风转变的重要动力。 我们强调, 共青团要向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看齐, 从严从实管团治团。改革团的组织设置, 推动团干部转变作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青年之声”的参与者很多是团员, 他们在共青团主办的网络平台上聚集, 实现了团组织对团员的二次联系覆盖, 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建团”提供了基础, 这对管好团的组织、 创新组织设置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在“青年之声”这个公开透明的平台上, 团的工作与活动全景式展现在普通青年面前。团组织、团干部干得好不好, 青年用户可以通过留言点评、访问次数、 @上级团组织等多种方式给出评价, 拥有了话语权, 倒逼团组织树立以青年为主体的工作标准, 为团干部走出“高墙大院”、“文山会海”, 从青年之外走到青年之中提供了切实的路径。

二、 准确把握“青年之声建设的基本规律和重点要求,着力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共青团工作新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每个群团组织都要打造几个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建设工作品牌,是共青团工作的良好传统和有效方式。 长期以来,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等响亮品牌已经成为展示不同时期共青团形象的“名片”, 它们都集中体现了时代要求、青年期待和青年群众工作的规律。

当前,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 建设共青团工作新品牌更具有重要意义。“青年之声”顺应了网络化社会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 满足了当代青年渴望平等交流、 需要精准服务的群体特征,对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这奠定了建设共青团工作品牌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按照“布局科学、功能完善、技术优良、运行高效”的原则, 把握规律特点, 突出主攻方向, 抓好重点环节, 努力把“青年之声” 建设成为共青团新的时代品牌。

一是要构建全团统一的工作格局。这是品牌建设的基本要求, 也是实现“青年之声”功能的基础。目前, 31个省级平台已经建立并联通, 接下来要重点推进包括全国300多个地市级、2800 多个县级平台在内的基层平台建设, 各省要在建好本级平台的基础上, 督促市县 (区) 尽快纳入全团总体格局, 目前我们已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要按照团中央平台为中枢、省级平台为骨干、地市级平台为节点、基层平台为终端的功能划分, 形成总分结合、各司其职、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工作格局。要统一平台形象, 通过统一视觉标志、 平台界面等方式,在青年中强化“青年之声”统一品牌形象的强大合力。要统一技术系统, 在优势互补、功能兼容的前提下, 让分散的资源集聚、流动起来, 在用户、数据、后台力量等方面形成规模效应。 要形成团内新型工作关系。 一方面, 要通过做“减法”, 缩短反应链条, 按照属地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提供服务, 实现规范 “公转”与漂亮“自转”相统一。 另一方面, 要通过做“加法”, 解决基层服务需求和服务能力不匹配的问题, 引导上级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一线配置。不久前, 重庆“青年之声”向团中央“青年之声”转发了彭水县一位青年教师的问题, 希望机关部门帮助回答, 这个做法就很好。 如果“青年之声”的基层终端主动把上级组织视作后盾和依靠, 上级平台自觉把基层终端视作前方和窗口, 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就一定能转化为平台联系凝聚青年的强大力量。

二是要不断强化平台核心功能。核心功能是“青年之声”竞争力吸引力的基础, 是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 与一般商业、社交平台相比,“青年之声”有互动交流、信息传递等一般功能,同时又有自身特殊的核心功能。发展壮大“青年之声”, 就是要在巩固一般功能的同时强化核心功能, 提高平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要聚焦服务青年成长这一首要功能。“青年之声”反映了青年多种多样的需求。我们在提供服务时要有所侧重、适当聚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青年健康成长释疑解惑、想招出力上。 平台开通以来, 在回答的两万多条问题中, 80%以上的问题涉及就业创业、情感困惑、学业咨询等成长性问题, 开展的大量线下主题活动, 大多也集中在青年成长领域。 我们要明确, 共青团创办的“青年之声”, 不能办成知识百科全书, 也不能办成生活服务热线, 而要办成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青年之家”, 这是与知乎、百度知道等商业类社交网站的本质区别。

要做实线下服务这一特色功能。 线上线下相融合, 为线上需求提供就近就便的线下服务, 是“青年之声”的特色功能, 也是我们强调形成全团统一格局的初衷所在。 做好线下服务, 资源整合是关键。 一方面, 要进行团内整合, 把现有各类服务资源和项目纳入 “青年之声冶 线下活动体系, 构建起以平台上的青年需求来统筹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机制。另一方面, 要加强团外整合, 用好“众筹”思维, 实施社会化动员, 广泛组建联合服务体系, 为平台线下服务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要做精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根本功能。 思想政治引领的要求贯穿于团的各项工作与活动,“青年之声”也不例外。同时,“青年之声”又有别于团的其他思想舆论阵地, 应更加重视柔性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用好大数据分析, 注重通过对平台海量访问信息的科学分析, 找准引导青年思想意识关键点, 提高引导的针对性。 同时, 要组织共青团网上工作力量进入平台, 通过留言互动、 设置议题等方式传播正能量、 弘扬主旋律。

三是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支撑能力。“青年之声”是一项系统的网络应用工程, 技术水平决定着平台的建设水平。在所有技术要素中,“便利”和“安全”是最核心的。 前一段时间,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在多次技术升级的基础上, 为平台量身订做V3.0系统, 较好满足了现阶段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要求。网络影视中心和各级平台技术部门, 要在充分应用 V3.0平台功能的基础上, 紧跟技术发展趋势, 围绕“更便捷”、“更安全”两个要求, 提高技术研发水平, 推进技术迭代, 力争在APP软件开发、界面模块优化、互动功能设计、智能语义分析、大数据分析、系统安全保障、运行质量监测等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不断强化平台发展的技术支撑。

四是要建设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机制建设关系着“青年之声”全团协同的效率、关系着服务质量、关系着团的整体形象。通过全团的共同努力, 目前“青年之声”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但还不够完善和稳定。下一步, 要把具有规范和“定型”作用的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抓好日常运行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层级协调机制、风险预警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工作结合机制等基础制度建设。当前, 特别要注意探索建立专家答题激励机制, 确保专家参与答题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此外, 还要注意加强与党政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 及时转办青年问题、跟进办理情况、反馈办理结果, 有条件的地方团组织还可探索建立制度化的协调机制, 更好履行青少年合法权益“代言人”的职责。

三、坚持难事长做、久久为功,集全团之力扎实推进“青年之声建设深入发展

当前,“青年之声”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布局已经展开,全团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精神, 凝聚起齐心推动平台建设的牢固共识和强大合力。

一是要集中全团力量抓落实“青年之声”涉及面广、 牵动性强, 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汇聚全团力量。在前天的读书班上, 我曾经谈到, 要自觉认识和融入共青团工作新常态。“青年之声”的工作理念与运行模式, 是共青团工作新常态的集中体现之一。各层级、各战线团组织和团干部都要克服把“青年之声”视作某个部门、单位的单项工作的片面认识, 积极融入“青年之声”的工作链条, 主动适应和熟悉通过网上平台参与青年群众工作。要促进“青年之声”与全团重点工作有机结合, 使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创业创新创优工作、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等都能在平台上找到结合点和发力点, 把这些领域的工作资源融合为平台建设发展的资源。 同时, 还要把“青年之声”作为团干部锤炼群众工作本领的“实训场”, 每一位团干部都要通过“青年之声”把自己摆在青年面前、接受群众工作检验, 从“键对键”、“面对面”实现“心连心”, 锻炼提高线上线下群众工作本领。

二是要求真务实、保证质量。 在青年中,“青年之声”代表着共青团的公信力;在团内,“青年之声”代表着一级团组织的公信力。 真情、 实用是平台的生命力所在。 因此, 无论是对内对外,“青年之声”工作都要求真务实、真诚守信。 目前, 基层平台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各地团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 务实建设平台, 务实开展服务, 不能脱离实际情况搞“贪多求快”, 更不能为显示成绩玩“数字游戏”。 在平台运行中, 要把提高答问质量、确保内容真实放在首位,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构建质量评估体系,努力使每一个回答、每一条信息都尽可能权威可靠,不辜负广大青年对团组织的信任。

三是要敢于担当、攻坚克难。 建设“青年之声”是全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尽管没有明显的利益关联和直接的矛盾冲突,但因涉及到团的工作理念、 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变革, 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也存在一些困惑和质疑。 我们也注意到, 有人提出,青年需求的无限性与团的服务能力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 担心“青年之声”会不会出现应接不暇、后继乏力的问题, 对长期推进这项工作底气不足。 需要强调的是, 服务青年是我们的生命线, 这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服务青年的能力要在供需对接的过程中得到检验和提高, 而绝不是万事俱备以后才行动;同时, 我们追求服务青年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但也要向青年讲明白, 团的服务不可能包打天下, 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 我们提倡在“众筹”理念下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帮助, 这也体现了大家都是平台的服务对象、但又都是平台的主人, 建好平台青年都有一份力量, 而不能只是旁观者、受益者, 这样平台才能 “众人拾柴火焰高”。 还有人担心, 让团干部直接面对青年, 是否存在所谓的“政治风险”, 怕给自己惹麻烦, 这种说法更反映出我们有的团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作为心态。 推进改革创新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我们改进工作、奋发进取的动力, 而不能成为推卸责任、消极懈怠的借口。在前一阶段工作中, 一些欠发达地区平台建设和运行克服了种种条件局限, 走在了全团前列, 就是以担当精神激发动力、 推动工作的有力印证。 各级团干部要充分认识到, 我们回应的每一个问题背后, 都是一个个青年, 都是一份份信任和期待, 我们必须要以如临如履的敬畏来回应每一个问题。 我们要引导广大团干部在“青年之声”建设运行这个新战场上, 培养起、发挥好直面矛盾问题、勇于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保持工作定力的作风, 埋头苦干、真抓实干, 努力把“青年之声”打造成为一个经得起时代、 实践和青年检验的工作品牌。

四是要科学考核、严格问责。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出,脱离群众是群团组织最大的问题; 不“严”不“实”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青年之声”建设体现了全团的意志和行动, 既然看准了, 就要一抓到底, 决不能虎头蛇尾、 半途而废。 我曾经说过,“青年之声”建设“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样一项体现青年工作本质要求的工作如果不抓, 是我们的失职;如果抓了结果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是我们更大的失职。 下一步, 我们要建立起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 合理设置考核指标, 引入第三方评估, 发展青年用户评价, 用好实时监测手段, 开展大数据分析, 在兼顾差异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科学性和精准性。 需要强调的是, 认真值守、 及时更新是实现平台互动功能的基本要求。我们既然提出了建设让青年触手可及的共青团的目标, 就要扎实抓好值守、回应工作, 让青年感到共青团就在身边, 尤其在平台建设、运行初期, 这是树立口碑、赢得信任的关键。团中央对这项工作的组织推动也作了具体安排, 前不久专门印发了平台建设的考核办法,有相应的部门组织考核督导。 下一步, 我们要以严的作风和实的态度抓好落实。在考核督导过程中, 要注意形成良性压力传导机制, 努力做到层层压紧、层层尽责, 避免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对长期存在更新不及时、回应不主动、责任心不强等情况的地方和部门, 要及时进行通报, 必要时向同级党委通报, 确保平台稳定、 规范、可持续发展。

同志们,“青年之声”包含着共青团积极适应时代潮流的不懈努力、 全面深化自身改革的坚定决心、努力为党做好新时期青年群众工作的奋发作为。 建好、用好、发展好“青年之声”, 是我们的时代机遇、 改革责任和使命担当。我相信, 在全团共同努力下,“青年之声”一定会在共青团改革创新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出积极贡献, 成长为崭新的时代品牌。

 
 
 
版权所有:共青团天长市委员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电话:0550-7770308 地址:安徽省天长市商务中心三楼308室 邮编:239300
技术支持:网狐科技 皖ICP备09003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