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团社会联络工作培训推进会是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团中央书记处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学习贯彻《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精神,梳理今后一段时期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思路,推动社会联络工作实现新发展。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把握改革要求,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共青团改革正在蹄疾步稳推进。加强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是共青团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需要加强探索的重要领域,对于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参与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强社会联络工作,是共青团拓宽渠道、凝聚青年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群体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青年工作格局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着力解决“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两大课题,指出:“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要让团组织成为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要求,需要我们深入把握青年群体的分布、流动、聚集的新趋势新规律。就共青团组织联系青年来讲,经历过几个重要阶段。在计划经济时代,青年的生产、生活、社交圈高度重合,团员青年组织化程度较高,共青团依托完善的组织体系,教育团员并发挥其模范作用,进而带动更多青年参与社会建设。在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青年向非公经济领域快速聚集,共青团在巩固传统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加大非公经济等新兴领域团建,扩大团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日益复杂,青年社会参与方式日益多样,青年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成为了青年聚集交流的新载体,共青团需要通过加强社会联络工作,延伸工作手臂、拓展工作领域,努力扩大共青团对社会领域青年的有效覆盖。
第二,加强社会联络工作,是共青团服务大局、当好桥梁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使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服务大局、当好桥梁,汇聚社会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是新形势下共青团肩负的重要任务。近些年,社会工作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注册社会组织66.2万个,未注册的社会组织可能是已注册的数倍;近10年,我国培养了50余万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了47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自由职业者、网络意见领袖、独立演员、流浪艺人等为代表的新兴青年群体也大量涌现。无论是社会组织、专业社工还是新兴群体,青年都是其中的重要主体。秦宜智同志多次强调:“要积极团结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着力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正能量;要加强青少年社工队伍建设,在党政的支持下把这支队伍建起来、用起来,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要从政治引领角度,深入研究和把握目前着力不够的新兴青年群体”。因此,我们要适应社会治理需要,创新组织动员青年服务大局的载体和方式,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贡献。
第三,加强社会联络工作,是共青团充实基层、夯实基础的重要路径。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要求,是团中央改革的基本原则。近年来,全团在加强基层、支持基层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总体看,团的基层力量缺乏、基层组织薄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因此,我们需要抓住改革契机,拓宽工作渠道,充实工作力量,着力夯实基层基础。青年社会组织具有组织灵活、服务多样等特点,在社会化联系青年、多元化服务青年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青少年事务社工具有团队管理、专业服务的专长,有利于提升共青团服务青年专业化水平。青年志愿者是共青团开创的伟大事业,在为社会建设注入了公益力量的同时,也为团的工作提供了丰富载体。青年社会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和青年志愿者既是共青团的工作对象,也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补充,对于丰富和完善基层团的工作布局、激发基层团的工作活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基层团组织通过联系服务青年社会组织,借助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优势,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热情与专长,形成“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机制,是充实基层力量、加强基础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抢抓历史机遇,增强推动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谋划共青团改革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共青团改革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坚强政治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今年6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对团中央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社会联络工作是共青团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试验田。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充分认识机遇、紧紧抓住机遇,推动社会联络工作实现新突破。
第一,中央高度重视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群团要积极联系和引导相关社会组织。针对新兴青年群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扩大对青年的有效覆盖,特别是对自由职业者、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流浪艺人等群体的覆盖。近年来,党中央和有关部委先后印发或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和社会组织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中央统战部也专门组建了八局,负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委和政府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科学规划,是我们做好社会联络工作的强大动力和难得机遇。
第二,共青团改革发展的新契机。共青团改革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凝聚着党对共青团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在团中央机关机构设置改革中,专门设立社会联络部,这是从全面推动共青团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广泛凝聚社会领域青年、服务社会建设大局、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社会联络部主要负责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等工作,统筹负责新兴青年群体工作。这些工作既有传统工作领域,也有全新工作探索,团中央成立社会联络部,就是为了将这些工作有机统筹起来,进一步增强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前段时间,团中央书记处对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青年群体等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总体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共青团改革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必将为社会联络工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组织保障。
第三,相关战线工作的好基础。目前,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分布在统战、权益、城市、农村、志愿者等战线,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也形成了一些工作品牌。比如,在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领域,统战战线从为党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角度出发,依托各级青联建立了社会组织成员界别,在海归青年、流浪歌手、社会公知等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服务引导方面,也都开展了很好的工作探索;比如,在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领域,权益战线会同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6部委共同制定出台了加强青少年社工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20万名青少年事务社工的总体目标,并召开了工作推进会;比如,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加强社会化动员力度,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各地也立足自身实际,开展了大量探索实践,比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在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等方面,启动得比较早,开展得比较深入,效果也比较明显。这些都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既要善于抢抓机遇,也要敢于直面挑战。近年来,共青团开展社会联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党中央的要求,距离共青团的改革目标,距离青年的实际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们虽然在加强青少年社工队伍建设、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加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等方面联合相关部委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但总体看,涉及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仍缺乏具体有效的制度措施。二是社会认同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青年社会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新兴青年群体的认知度偏低,一些基层党政领导对做好青年社会联络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团干部还缺乏工作信心和创新动力。三是工作合力需要进一步汇聚。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牵涉的政府职能部门比较多,还没有形成政府支持、共青团主导的工作格局。在团内,各条战线分兵突进,虽然取得不少进展,还没有形成系统推进、合力发展的态势。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研究和破解。
三、瞄准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取得新进展
根据共青团改革要求,在全团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初步梳理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思路是:以构建组织平台为基础、打造工作阵地为依托、实施示范项目为抓手、争取政策资源为支撑,通过构建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建设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联系服务新兴青年群体、创新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深化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着力打造城乡社区服务、青年社会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社会公益项目的“四社联动”工作模式,构建“团干部+青少年事务社工+志愿者”的工作队伍,不断夯实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团结凝聚广大青年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
1.加强组织网络和服务阵地建设,努力构建党领导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
近两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围绕贯彻落实全团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2015年底,全团摸查掌握青年社会组织共13.1万个,其中重点联系了2.4万个。但我们也看到,由于各地社会组织发育程度不同,团干部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一样,需要我们在整体工作布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在工作定位上要进一步明确。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把培育发展、规范管理、加强引导有机统一起来,提高共青团在青年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使青年社会组织成为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少年的重要依托,成为党领导下共青团主导的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在工作对象上要进一步聚焦。结合中央有关文件要求及团中央正在制订的《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的表述,我们将工作对象确定为“以青少年为主体或以服务青少年为主业的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在工作路径上要进一步探索。着力要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诚信自律、充满活力”的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格局,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分级定责、分层推进、分类实施的三维工作体系,打造青年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基地、“青年之声”社会服务联盟、青年社会组织信息服务平台三大服务阵地,夯实资源供给、人才培养、规范管理三项基础工作。
第一,建立分级定责、分层推进、分类实施三维工作体系。共青团传统的组织体系呈“金字塔”型,传统的工作模式是层级化推进。而青年社会组织分布与团的组织体系并非一一对应,工作方式差异更大,共青团加强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需要进一步创新组织方式,改进工作模式。一是分级定责。开展这项工作,要始终坚持基层导向和服务导向,做到“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注重支持城乡社区团组织成为青年社会组织的骨干与核心。具体讲,就是要做到“团的领导机关重点联系、基层团组织普遍联系”。二是分层推进。工作联系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构建以共青团为核心,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和共青团直接领导的社会组织为“紧密层”,科技文化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组织为“骨干层”,广大青年社会组织为“伙伴层”的“同心多层”的分层推进体系。三是分类实施。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分为14类,我们结合团的工作实际分为三大类。对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服务类组织,要引导其注重发挥青年的主体作用;对于基金会、科技研究、法律援助、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等支持类组织,要引导其增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对于维权、境外等其他社会组织,要引导其依法依规开展活动。当然,共青团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青年社会组织有序有效参与共青团组织牵头的各类青少年社会服务。
第二,打造青年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基地、社会服务联盟、信息服务平台三大服务阵地。一是强化青年社会组织的培育服务功能。要结合现有“青年之家”建设,省级和具备条件的地市应建立专属的培育服务基地,县级以下应把青年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作为“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的重要功能,提供专门空间、开辟专门窗口、强化服务功能,形成“总部孵化培育+终端落地服务”的运行机制。二是建设“青年之声”社会服务联盟。通过打造“青年之声”社会服务联盟,充分发挥青年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提升服务青年的专业化水平。团中央社会联络部拟联合网络影视中心,整合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基金会、科研院所等力量,共同打造“青年之声”社会服务联盟,并计划于近期在部分省份试点运营。三是建立全团青年社会组织信息服务平台。团中央计划用1年左右的时间,结合团内既有网络平台,打造面向青年社会组织的全国性信息服务平台,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形象展示、项目推介、资源对接、人才吸纳、协同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服务。
第三,夯实资源供给、人才培养、规范管理三项基础工作。一是加强资源供给。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指导和支持,建立扶持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支持范围、推动共青团参与青年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等制度化渠道,优化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团属各级基金会主动发挥作用,面向社会筹集专项扶持基金,支持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继续深化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伙伴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策划实施品牌性青年公益服务项目,发动青年社会组织承接实施。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培训制度,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对团干部社会工作能力培训,注重吸收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通过挂职、兼职、志愿者形式,充实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的基层工作力量。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的政治吸纳、组织吸纳及荣誉激励。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共青团在开展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必须体现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各级团组织要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联系服务引导青年社会组织依法登记、依规运营、依章服务,自觉加强党团建设。坚持优化发展与管理服务并重,优先支持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严格规范监督,切实履行对团属青年社会组织的管理责任。团中央拟争取有关部委支持,出台加强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指导意见,研究制订团属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工作方案。各地也要不等不靠,积极推动青年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实现各级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党建、团建工作全覆盖。
2.着力扩充人才数量、提升人才质量,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2014年初,团中央会同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6部委出台了指导意见,提出了总体工作目标。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国青少年事务社工总数达到62072人,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的政策框架逐步建立,工作机制日趋完善,项目载体日益丰富。但我们必须清晰看到,在人才规模上,还存在总量不足、增长缓慢等问题,目前只完成了总目标20万人的31%,其中7个省份完成率低于15%;在人才构成上,还存在质量不高、流失严重等问题;在人才激励上,还存在政策匮乏、保障不力等问题。今后一段时期,必须着力在扩大人才规模,提升人才质量,加强政策保障上下功夫。
第一,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质量。加强学科建设,与教育部门、相关高校开展深度协作,并充分发挥各级团校作用,加强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课程教育,积极培养社工队伍的后备力量;加强实践锻炼,在高校毕业生中传播社会工作理念,通过社会实践、就业见习、职业引导等方式,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工作,提升社会服务工作能力;加强考核认定,通过系统培训、考核评估、资格认定等方式,鼓励团属事业单位人员、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志愿者骨干等转化为青少年事务社工。二是开发公益岗位,挖掘潜量。注重向团内发力,在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基层团组织,以及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青少年宫、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之家”等青少年服务组织和机构开发一批公益性社工岗;注重向团外借力,在政府救助站、未管所、司法局、文化站、学校等单位,争取联合开发一批青少年事务社工岗位;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主动对接综治、民政、司法等部门,争取在其社工岗位职责中,增加青少年服务内容,并由团组织参与管理考核。三是发展服务机构,拓展增量。发挥团组织主导作用,聚焦青少年成长服务,指导具备条件的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青少年宫、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平台,建设团属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培育一批青少年事务社工;通过设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提供办公场地、给予项目资金支持等方式,扶持培育民办青少年社工机构发展,凝聚一批青少年事务社工;围绕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领域,加强公益项目设计,依托政府购买服务,联系一批青少年事务社工。
第二,健全管理监督体制。一是建立领导体制。通过推动建立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完善共青团统筹与民政、财政、人社、综治等部门支持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团内相关战线的工作协同,形成整体合力。二是推动行业管理。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管理、政策研究、承接项目、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青少年社工机构健康发展。团中央正在研究筹建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各地要探索成立相应的行业组织,形成上下衔接的组织发展体系。三是制定服务标准。团中央正在联合民政部研究制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预计年底前后能正式发布,这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各地要根据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服务指南作用,引导青少年社会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四是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工在组建团队、规范服务、拓展项目、培训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形成“社工+志愿者”共同开展服务的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志愿者骨干通过学习、培训、考证等方式转化为社工,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探索把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项目转化为标准化的社工服务项目,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第三,积极整合政策资源。一是完善配套政策。争取党政重视支持,推动把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联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出台青少年事务社工的考核评估、薪酬保障、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逐步建立财政投入引导机制。有条件的地方,鼓励筹集社会资金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三是加强研究宣传。注重集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理论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方法。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围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活动、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开展宣传,提高社会知晓度与认可度。
3.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切实加强对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服务和引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经济结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继续深刻变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发育发展,青年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多样,青年群体日益分化,新兴青年群体不断涌现。做好新兴青年群体联系、服务和引导工作,是共青团深化改革、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广泛团结凝聚青年的重要任务,是为党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和新兴青年群体的特点,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本、成事之道。从全团实践来看,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我们对各类群体的内涵界定、基本情况等了解还不够深入,有效的工作手段还比较缺乏,需要不断在探索中前进。今后,我们将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调查研究,努力把握新兴青年群体的内涵边界、分布规律、生存状态、现实诉求和价值取向,为做好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近期,我们结合团中央“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宣传大调研活动,与各地的新兴青年朋友加强交流,对自由职业青年、社会组织青年从业人员和网络人士的有关调研也在进行之中。希望各地团组织也因地制宜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
第二,加强直接联系。根据共青团改革要求和工作实际,当前要以现代艺术领域从业青年(自由职业者、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流浪艺人等)、网络新媒体从业人员(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等)、青年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新一代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创二代)、归国留学青年等为重点联系对象,加强工作探索。这些新兴青年群体绝大多数游离在现有团的组织体系之外,需要团干部去主动寻找、直接联系、有效服务,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前提。我们要深刻把握社会机理,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艺术园区、文化街区等渠道,摸清重点新型青年群体的分布现状和聚集规律,直接加强对他们的联系服务。
第三,扩大工作覆盖。一方面,要应用共青团传统工作加强对新兴青年群体的覆盖,引导新兴青年群体参与团组织开展的公益行动、品牌项目、志愿服务、交友联谊等活动中来,寓联系于活动之中,寓引导于服务之中。另一方面,要融合各方资源创新工作载体,立足不同新兴青年群体的具体需求,按照分层分类、因地制宜的原则,搭建交流平台,开发合作项目,延伸工作手臂,为新兴青年群体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和载体选择。团中央将探索开展一些工作项目,示范带动全团新兴青年群体工作。
第四,推动组织吸纳。加大新兴青年群体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力度,探索在新兴青年群体中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的青年骨干,进入团的各级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会,参与和推进团内民主决策。鼓励各级青联、志愿者协会通过设立社会组织界别等方式,加强对新兴青年群体代表人士的吸纳,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鼓励各地团组织立足实际,通过设立各类青年协会、联合会等方式,为新兴青年群体提供组织化联系平台,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针对性服务。
4.扩大社会动员、加强项目管理,不断开创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新局面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共青团的优良传统,也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领域。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既担负着重要使命,又面临着巨大机遇。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在社会化动员、项目化管理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工作探索,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今后一段时期,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要根据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结合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总体要求,以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为牵动,坚持理念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示范引导与广泛发动相结合、组织动员与社会动员相结合,着力传播绿色理念、践行绿色生活、培育绿色队伍、倡导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工程,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青年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传播绿色理念。积极开展环保第二课堂、绿色夏令营、环保社会实践、环保科技创新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制作、传播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生态文化产品,引导青少年树立爱绿植绿护绿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和节约节俭意识,养成生态文明价值观。二是践行绿色生活。大力开展光盘行动、增绿减霾、绿色传递、修旧利废、“绿色长征”公益健走等实践活动,积极倡导简约生活新风尚,引导青少年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践行生活方式绿色化。三是培育绿色队伍。发挥团组织的枢纽作用,充分利用青少年生态环保组织联盟、圆桌会议等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生态环保组织的联系服务,通过骨干培训、项目资助、活动指导、典型选树等措施,支持引导青少年生态环保组织健康发展,动员各类环保组织和绿色志愿者共同行动。四是倡导绿色生产。围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鼓励青少年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创优,支持青少年生态文明领域创新创业,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助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五是建设绿色工程。把握“树”在生态系统中的基础作用,以“县县青年林,村村青年路”为工作目标,建设示范性绿化工程,开展各类青少年植绿护绿活动。
此外,着力完善和健全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的制度化平台作用,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顶层制度设计,提高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加强团内横向协调和战线联动,坚持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健全资源统筹机制。注重牵动各方力量,形成党政资源、社会资源和团内资源多元协同的资源保障机制。树立互联网思维和众筹理念,探索面向社会公众的社会化筹资机制,通过微公益、微心愿、微捐赠等方式,提高工作覆盖面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三是健全宣传动员机制。发挥好新闻媒体在引导动员社会力量上的优势,通过公益宣传、品牌推广、典型选树、故事分享等方式,不断提升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注重利用新媒体手段,融入文化艺术元素,推出一大批生态环保文化产品,不断增强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四、强化责任担当,争做推动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发展的实干家
今年是共青团改革关键年。大家要深刻理解共青团改革中加强社会领域青年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做社会联络工作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一是要强化工作统筹。现阶段,各省级团委推动社会领域工作情况不一,部分省份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筹,大多数省市则分布在不同部门。会议结束后,请大家回去后及时向书记班子报告会议内容,尽快研究相关工作举措。各地要树立大局意识和系统思维,通过完善部门间规划统筹、联席会商、信息沟通、协调推进等制度,形成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此外,各地还要主动加强与民政、统战、文化、环保等部门衔接,争取更多工作支持。
二是要抓好工作创新。当前,共青团工作的社会条件、外部环境以及工作对象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相对而言社会领域青年工作复杂,唯有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规律、实现工作突破。要注重工作理念创新,把政治与策略、管理与服务、尊重与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入细致的联系服务过程当中,形成工作共识,增强理性认同。要注重工作方式创新,善于应用新兴青年群体的沟通方式、话语体系、活动样式开展工作,让青年乐于参与团的工作,实现有效的组织凝聚和思想引领。
三是要提升专业水平。社会领域的青年崇尚个性发展、追求平等自由,做好他们的工作,需要团干部具备更宽的工作视野、更深的知识储备,否则就会出现能力短板。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一线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社会专业力量,通过建立智库、课题合作、委托研究等方式,把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有效组织起来,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科学咨询和专业辅导。
四是要锤炼优良作风。做好社会领域青年工作,能力是基础,作风是关键。要真心与青年交朋友,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走进青年当中,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工作中的困扰、学习中的困惑,自觉做青年的知心人。要诚心为青年办实事,围绕青年成长进步、社会融入、身心健康、情感婚恋等现实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自觉做青年的暖心人。要用心为青年谋利益,围绕青年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他们的合理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自觉做青年的贴心人。 同志们,共青团改革的巨轮已经起航,社会联络工作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只争朝夕的锐气,全力以赴推动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实现新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共青团改革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